政理民,礼制化俗,使国家里外同心,达大同之最高境界。如此,民风淳厚,国力自然凝聚为一。”
秦孝公不像头次那样一听到底,微笑插问道:“儒家主张兴灭国、继绝世、举逸民,其实就是要恢复到西周时的一千多个诸侯国去。此道,先生以为可行?行礼治、复井田、去赋税,方今战国也可行?”
卫鞅一副老成模样道:“儒家行仁政、复礼治,不以成败论美恶。不修仁政,虽成亦恶。修行仁政,虽败亦美。此乃杀身成仁、舍生取义之大理也。”秦孝公冷冷笑道:“大争之世,弱肉强食,实力较量,先生却教人不以成败论美恶,不觉可笑吗?果真如此,秦国何用招贤?”
景监在旁,沮丧至极,只是不好插话,大惑不解地盯着卫鞅,脸上木呆呆难看至极。卫鞅却不急不躁,没有丝毫窘迫,从容再道:“君上再容我一言。”秦孝公笑道:“无妨,洗耳恭听。”
“若君上痛恶仁政礼治,卫鞅以为,可行老子大道之术。老聃乃千古奇才,其道家之学,绝非寻常所言的修身养性之学,乃是一种深奥治国之大学问。方今天下刀兵连绵,若能行道家之学,则君上定成千古留名之圣君!”
“敢问先生,道家治国,具体主张何在?”
“官府缩减,军队归田,小国寡民,无为而治。此乃万世之壮举也。”
“还有吗?”
“道家精华,尽皆上述。其余,皆细枝末节也。”
秦孝公哈哈大笑:“先生之学,如何尽教人成虚名,败实事?此等学问,与宋襄公仁义道德如出一辙,有何新鲜?一国之君,听任国亡民丧,却去琢磨自己千古留名,这是为君之道?是治国之道?”说罢站起来一笑,“先生若有精神,去做别的事了,治国一道,不谈也罢。”大袖一挥,径自而去。
景监呆若木鸡,难堪得不知何以自处。想追孝公,无颜以对;想说卫鞅,又觉无趣:只有板着脸生自己闷气。突然,卫鞅仰天大笑,显然开心至极。景监愕然莫名:“你,莫非有病?”卫鞅再次大笑:“内史,我高兴也!”景监上下端详:“你,高兴?还有高兴处?”卫鞅深深一躬:“请与我栈共饮,以贺半道之功。”景监气狠狠道:“看你卫鞅能有甚个名目?走!随你。”
卫鞅拉着景监,欣然来到渭风栈。侯嬴立即摆上肥羊炖与苦菜烈酒。景监闷闷不乐,卫鞅满面笑意。侯嬴疑惑地看着两人:“一喜一忧,究竟如何?”景监摇头叹息道:“又说了一通忒没力气的话,君上拂袖而去。你说你,高兴个甚?不是有病吗!”侯嬴不禁笑了起来:“鞅兄原本卖药,何以自己有病?”卫鞅大笑举爵:“来,景兄,侯兄,我等先痛饮一爵!”景监低头不语,更不举爵。侯嬴笑看卫鞅。卫鞅微笑道:“景兄莫要沮丧,与君上今日一会,大功已成一半矣!”景监蓦然抬头:“大功?你还有大功?”卫鞅笑道:“景兄,你久在官场,但闻国君求贤而择臣,可闻臣工亦求明而择君?”景监惊讶道:“你是说,你是在选择明君?”卫鞅大笑道:“然也。景兄一语中的。”景监依然一脸困惑:“用亡国之道选择明君?”卫鞅悠然道:“景兄曾扮东方大商进入魏国,想来对商道尚通。请问,今一人怀有绝世珍品,当如何寻找识货买主?”
景监毫不迟疑:“自当示珍品于买主,真实介绍,如实开价。”
“若买主不识货,又当如何?”
“继续等候,另外寻觅识货买主。”
“整日怀抱珍奇,沿街叫卖?”
“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不成?”景监似有不服。
“我有一法,景兄姑妄听之。”卫鞅颇为神秘地一笑,“大凡稀世珍奇,绝不可轻易示人。首要大计,在于选择目光如炬之识货者,此所谓货卖识家也。试探买家之上乘法则,先示劣货,后出珍奇,如此百不差一。景兄以为如何?”卫鞅的口吻,完全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商人。
景监还在回味之中。侯嬴笑道:“不识劣货,岂能识得绝世珍奇?鞅兄如此精于商计,佩服。”卫鞅揶揄道:“鞅为殷商之后,略通一二,聊作类比,二位见笑。”景监猛然拍案,高声道:“好!君择臣以才,臣择君以明,不识货,焉得为明?鞅兄高见,景监茅塞顿开!”
侯嬴笑道:“如此,前路如何走法?”
“看内史了,景兄对卫鞅还有信心否?”
景监大饮一爵,长吁一声:“硬起头皮,再来一次。”又猛然醒悟,“哎,先说好,这次是劣货还是珍奇?”卫鞅、侯嬴同声大笑,景监也大笑起来。
二、卫鞅两说言三道 招贤馆大起波澜(5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